让流量变“游量” 助力乡村振兴

一场赛事带火一座城。近日,东方“村BA”篮球超级联赛火热开赛,当地借助“村BA”热度打造多样化旅游产品,有效促进体育、文化、旅游、夜间消费业态协同发展,成为海南继文昌“村VA”之后又一个借助民间体育赛事,让流量变为“游量”、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

  “村BA”“村VA”“村超”……近两年来,全国各地民间赛事如火如荼,带动一些村镇从鲜有人问津的地方,成为热门旅游地。何以如此?这一方面得益于民间深厚的体育文化积淀。如在最先开始举办“村BA”的贵州台盘村,篮球文化历史十分悠久;在海南,文昌是全国有名的排球之乡,东方篮球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村民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自然就有更多时间、精力和资金来修缮球场、举办赛事。这种植根乡土、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体育赛事,吸引了线上线下观者无数,成为当之无愧的“超级流量”。

  另一方面,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乡村旅游发展风头正劲。但随着游客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乡村旅游早已不是简单的农家乐,不能单纯只靠好山好水好资源吸引游客,还需不断推陈出新,探索新的“打开方式”。“村BA”“村VA”“村超”的成功,让人看到了一条以赛为媒,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各地纷纷深挖本地体育文化资源,大力支持民间体育活动,一时间各种“村”级联赛如云,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游量”,拓宽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空间。

  体育赛事带来的流量热度,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文昌“村VA”持续45天,吸引观赛人流超过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亿元。东方“村BA”正在举办中,精彩的赛事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赛,赛场外各种美食、热带水果,以及黎锦、苗绣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展位也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火热的体育赛事链接了农、文、旅、体等产业,在打造全域旅游新地标和旅游新名片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食宿、餐饮、农特产品等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热度不断上升的“村BA”“村VA”,解锁了以赛为媒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赛道。这条赛道虽有流量加持,但还需冷静规划。其中,特色和差异化是关键。各地策划开展相关赛事或者引入运动项目,要注重立足乡镇乡村实际,既要坚守“农村”属性,保留乡土风情,又要与旅游、产业相互嫁接,打造崭新而独特的旅游品牌,切勿盲目跟风,造成千镇千村一面现象。同时还应看到,大量游客的涌入,对村镇公共服务也是一个考验。应未雨绸缪,不断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吸引和留住游客二次消费,真正让流量变“游量”,最终达到“留量”效果。

  以赛为媒,以文塑旅,期待更多现象级体育赛事出现,为海南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新翅膀。

琼海旅游如何让流量变留量

今年上半年,琼海全市总接待国内外游客470.03万人次,同比增长25.8%。实现旅游总收入43.52亿元,同比增长24.9%。上半年完成社零总额57.4亿元,同比增长10%。琼海市商务局副局长严文泽介绍,今年以来,琼海举办主题为“食在琼海,美好旅城”电子消费券促消费活动,联合相关平台共投入1170万元,发放堂食和外卖电子消费券。在“五一”等节假日期间,琼海还联合多平台投入500万元,发放旅游消费券,涉及旅游伴手礼、景区门票、酒店住宿等。此外,琼海还开展三轮“‘酷酷的海南’乐游琼海 独占鳌头”旅游促消费主题活动,第三轮消费券正持续发放。在各类消费券的带动下,琼海餐饮业复苏明显。今年上半年,餐饮收入8.52亿元,增长14.4%。对于如何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更好地促进文旅消费,琼海还将不断探索。琼海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挖掘琼海优势资源,搭建优质的消费场景,大力提升消费能级。

三亚“美丽农村路”助力全域旅游:村兴路美 引流聚客


5月23日上午,三亚市崖州区梅西村75岁的孙器腾老人和爱人捧着自己种植的一盆鲜花,站在自家院子门前的村路上。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邵长春 图\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5月23日上午,三亚市崖州区梅西村孙器腾老人在家附近的村道上遛弯后,拐进自家小院,开始给他的盆景浇水。

今年已75岁高龄的孙器腾老人退休后,选择回梅西村老家安度晚年。在他看来,虽然身处农村,但近年来村里路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路干净整洁,交通方便,越来越宜居,闲暇之余老人在自家院子里栽种了大大小小上千盆绿植花卉。墙内的盆景、墙外村道上的绿植,浑然一体,装点得梅西村宛如一个世外桃源,也成为三亚“美丽农村路”建设成就的一个生动写照。

今年初,梅西村附近的崖州区梅山互通连接线被命名为2022年海南省“美丽农村路”示范路,加上此前已入选的吉阳区博后村公路、吉阳区中廖村至大茅村路段、崖州区南滨路口至大隆水库抱古村路段,三亚市省级“美丽农村路”示范路已达4条;同时,《三亚市乡村旅游公路规划》也即将出炉,规划总里程超480公里,涉及改扩建农村公路241条,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夯实基础。

“美丽农村路”带动片区发展

梅山互通连接线公路位于三亚市崖州区Y182乡道,穿越崖州区梅东美丽乡村,连通梅联社区和梅西村,是三亚市中心通往崖州区的重要干道之一。

从G98环岛高速公路梅山互通下来,就进入了该段乡道,但见改造后的沥青路面平整,标线清晰,路两旁怒放的三角梅、绿化植被与连片的热带水果种植园相映成趣,景色浑然一体,和谐相融。

但在三亚市崖州区梅东村党委副书记胡克弟回忆中,多年前的这条农村公路却是又窄又不好走,梅东村3000多人,土地也多,水果瓜菜种植面积上万亩,水果瓜菜要外运,本来走梅山互通连接线最为方便,但路窄难行,两辆大货车路上相遇会车都困难。

“我那时也在做水果瓜菜生意,不止一次看到有货车在这条路上翻车,所以经常宁可绕远路,也不敢走这条道。”胡克弟说。

如今,修缮一新的梅山互通连接线公路已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路,不仅极大方便了崖州区瓜果蔬菜的外运,更有效连接了崖州梅山、梅东、梅西、梅联等地区乡村旅游资源。

梅山片区是中国最南端的革命老区之一,这里有星火燎原的梅山革命圣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梅西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张波说起村里的红色旅游资源来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梅西村继2020年夺得“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荣誉后,今年又入选了农业农村部公示的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名单,成为海南唯一入选村庄。

而梅联社区连绵7公里的海岸线上,更是景象万千,得天独厚的海滩资源、整洁的村容村貌、淳朴的民风,加上四通八达的“美丽农村路”,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社区和村里的民宿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成为当地新兴产业和一大亮点。

三亚市崖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陈书鑫说,梅山片区资源丰富,“美丽农村路”的建设完善带动了整个片区� ��发展,未来梅山片区将继续夯实农村公路等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高效农业,并依托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公园式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美丽农村路”成旅游资源路

如果说得益于“美丽农村路”的建设,梅山片区的旅游业方兴未艾,那么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村民更是早早就从中尝到了甜头。

5月22日中午,尽管不是旅游旺季,尽管是在工作日大中午,但博后村宽阔的村道上仍然是车水马龙,其中更有不少外省车牌的小轿车行驶在村道上,足可见博后村乡村旅游的热度。

“你们晚上来还更热闹呢,村里有民宿,有美食,有美景,晚上还有夜市,吸引了大量游客。”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治保主任黎曹操说,他很大的一部分工作精力用于疏导村路的交通,还和负责该片区的交警建了微信工作群,村里交通繁忙的时候寻求交警支援已是常态。

“我们博后村村路大概是海南最繁忙的一条农村公路了。”黎曹操语气中颇为自豪。

博后村公路,主要包含博后村入口路、博后村—玫瑰园路、博后村—博后村委会路,公路里程共计7.2公里,公路周边还建有游客中心、小康广场、哎岬湖湿地公园等配套设施。

博后村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博后村公路作为通往博后村的门面道路,近年来积极开展公路管理养护创新,发掘路域环境提升创意,充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产业等资源进行景观打造,已成为当地“美丽农村路”的形象品牌。

博后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说,博后村靠近亚龙湾景区,发展民宿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上这几年政府扶持,博后村的民宿旅游招牌越擦越亮。目前全村已有61家民宿,客房1800多间,经常早早就被订满。

博后村沐光·鹿隐民宿店长陈志龙说,选择在博后村投资开民宿,交通区位条件肯定是要优先考量的,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肯定也要先查看交通是否方便,博后村村路不仅让旅游者出行更方便,村路景观也很美,有一种原生态的美感,这本身也会吸引游客打卡。

三亚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科科长胥坤说,三亚“美丽农村路”建设始终立足“交通+旅游”“交通+产业”,“美丽农村路”跟着美丽乡村走,美丽乡村建在哪,美丽农村路也要修到哪;将美丽乡村串珠成链,旅游景点连线成网,导流和引流相结合,实现农村常规路向旅游风景路、乡村振兴路转变,从而更好地统筹三亚全域旅游资源,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规划超480公里乡村旅游公路网

日前,三亚市交通运输局已组织编制完成了《三亚市乡村旅游公路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提出通过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和品质提升、提升三亚市旅游交通便利化水平、指导推进公路景观化建设、有序促进乡村公路交通功能和旅游功能的融合、形成覆盖市域的美丽乡村旅游公路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基础设施连通水平,来构建三亚市乡村振兴战略骨架支撑网络,助力三亚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亚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蔡海宝说,《规划》摸清了全市美丽乡村、旅游景区(点)及特色资源底数;同时也摸清了全市农村公路现状,了解现状农村公路供需匹配情况,“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并提出解决方案。

� �《规划》强调三亚市乡村旅游公路要强化导流与引流,主路成环支路成网,构建三亚特色乡村旅游公路网络体系,打造三亚特色的旅游主题路,使乡村旅游公路既是美丽乡村和景区(点)的导向线,本身也成为一道引流的风景线。”三亚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姚春玲说。

据悉,三亚通过规划路网的打造,将连接南北、串通东西,形成“一带五指,七珠多枝”的三亚乡村旅游公路路网结构。规划总里程超480公里,涉及改扩建农村公路241条,更好地服务全市2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一个美丽乡村群落。

蔡海宝解释说,所谓“一带”即1条东西向贯穿三亚市域的乡村旅游公路干线;“五指”即5条南北向连接三亚市域的乡村旅游公路次干线;“七珠”即7条三亚市乡村旅游片区特色公路环线;“多枝”即多条连接三亚市域美丽乡村的乡村旅游公路联络线,从而更好地服务三亚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本文Hash:99bca3592a440bf589210ff71c68e1008f0638dd

声明:此文由 沐 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华体会官网连接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