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滨海新区医院基本完工

近日,在儋州市滨海新区医院项目现场,工作人员正加紧进行收尾施工,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工。

  据悉,该项目位于儋州市白马井镇,作为省级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后将完善儋州西部中心城市的配套功能,有力支撑儋州打造西部医疗健康中心,推动儋州洋浦港产城融合发展。

儋州与上海九院开展第二轮合作,共建海南西部中心医院

10月13日,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滨海院区举行揭牌仪式上,儋州市政府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九院)签署合作管理协议,开展第二轮合作,共建海南西部中心医院。

  在为期3年的第二轮合作中,上海九院将充分发挥综合医院优势,将人才、技术、平台、管理等优质医疗资源平移至儋州,支持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发展优势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提高儋州医疗技术水平,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服务海南西部人民。

  6年合作结出累累硕果

  近日,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口腔科,医生给18岁的丁强(化名)进行了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切除术和下颌骨重建手术。手术后,丁强恢复良好。这是一例结合术前数字化虚拟设计、腓骨同期种植技术等多项前沿技术的手术,在海南尚属首例。

  丁强能够在家门口完成这样复杂的手术,得益于上海九院的帮扶。2017年9月,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儋州市引进上海九院,把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委托给上海九院全面管理,组建上海九院集团—(海南)儋州医联体。

  6年的合作,海南西部中心医院结出了累累硕果,以2021年数据为例——

  医疗收入达5.7亿多元,较合作前增长75%;

  门急诊人次达55.3114万人次,较合作前增长36%;

  手术例数创历史新高,达到10233例,较合作前增长43%,其中三、四级手术达7898例,较合作前翻了近7倍;累计开展新技术180余项,多项技术填补海南和琼西地区空白,其中5项为海南首例,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当地百姓“大病出市”的看病难题。

  2020年,该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拥有口腔科、整复烧伤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产科、骨科等1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成口腔颌面外科、整复外科、骨关节外科、听力障碍、危重新生儿救治、危重孕产妇救治等6个省级诊治中心。其中,重症医学科还获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现了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零的突破。

  “第一轮6年的合作,极大提高了儋州的医疗技术和科研水平,还辐射带动了海南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让广大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上海九院院长吴皓说。

  未来服务环湾区百万人口

  2021年12月底,省委、省政府作出推进儋洋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而环新英湾地区(以下简称环湾区)被划为儋洋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将在此处建设自贸港新城。为此,在环湾区建设一所三甲医院成为当务之急。

  2020年11月13日,总投资15.45亿元的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滨海院区开工,规划面积153亩,设置500张床位。今年10月,西部医院滨海院区建成,计划今年12月底投入使用。

  据介绍,在第二轮合作中,上海九院对海南西部中心医院“一院两区”学科布局各有偏重,位于儋州市主城区的主院区主要学科配置完善,具有完备的教学科研体系,能完成本科生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而位于儋州白马井滨海新区的滨海院区依托上海九院医学科研平台,加大软硬件投入力度,结合海南气候特点开展热带地区疾病研究。

  滨海院区作为滨海新区医疗资源配套,按照目前人口基数及未来10年人口导入估算,将建设成为服务环湾区近百万人口的综合性非营利性公立医院。同时结合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尝试开展旅游医疗和高端医疗服务。

  据介绍,儋州与上海九院第二轮合作为期3年,上海九院将选派20名专家参与西部中心医院的� �营管理,通过输入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先进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等,不断提升西部中心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滨海院区投入使用后,上海九院派驻的专家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有的专家工作时间可能要3年,这样更有利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执行院长张少明说,滨海院区将重点发展口腔、耳鼻喉、眼科、骨科等学科,满足环湾区乃至海南西部人民的就诊需求。

  环湾区步入发展快车道

  西部医院滨海院区的建成是儋州加大环湾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

  作为儋洋一体化发展核心区,儋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湾区的规划,高质量推进环新湾区的规划建设,努力在环湾区打造一座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自贸港新城。

  据儋州市委环湾办副主任程志智介绍,环湾区规划以新英湾为轴心,将洋浦及周边的白马井、排浦、王五、新州、中和、木棠、峨蔓7个镇纳入一张规划版图,总面积2582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77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10平方公里。目前,整个环湾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已完成,现已启动报批程序;环新英湾13个重点片区(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已完成,为近期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据洋浦交通港航局高级雇员黄贤顺介绍,儋洋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儋州洋浦相继推动了洋浦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港区航道扩建工程、疏港高速、环新英湾快速干道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按序时推动14条市政道路工程,环湾30分钟通勤圈基本实现。公共服务设施方面,除了西部医院滨海院区已竣工外,洋浦初级中学、产城融合小学项目已经建成,保障性安置房未来社区项目顺利开工,滨海新区学校项目积极开展前期工作。

  如今,环湾区已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儋州正举全市之力高标准推进环新湾新城建设,高质量谱写环湾区发展新篇章。

  (本报那大10月15日电)

  10月13日,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滨海院区举行揭牌仪式。儋州市政府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签署合作管理协议,共建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图①为签约仪式现场。图②为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滨海院区航拍图。

海南儋州东坡书院一日游

  国庆期间我们去了儋州最有文学氛围的东坡书院,跟着我们一日游攻略吧,去海南儋州东坡书院之前看百度搜索的资料是各式各样攻略效果不大,真正要去现场感受一下。疫情区间出门要带口罩,出门要持有48小时核酸有效证明,去一定要做好防止蚊虫咬,这里的蚊子很多。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游览东坡书院,感受文人当时的坎坷人生以及伟大文学贡献,下面是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区导游全景图:

儋州东坡书院的门票每人25元,持身份证购买票,如果会背苏东坡的诗词还有活动参与。


东坡书院它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东郊,是北宋大文豪苏轼被贬儋州时居住和讲学场所。原名载酒堂,现场可以感受大文豪苏轼当年跟大家一起交流文学:

绍圣四年(1097年)始建于当地黎子云旧宅上。后屡经重修,为纪念苏东坡改名为“东坡书院”。1097年,苏轼从惠阳被贬至更远的海南岛儋州。贬居海南期间,虽然条件艰苦,苏东坡并不潦倒,他吟词作文,著书立说,并在当地讲学,传播中原文化。1101年从儋州北归途中逝世于常州。苏东坡被贬当年,军使张中邀其同访当地逸士黎子云。时座客欲集资于子云旧宅涧上建屋,东坡欣然同意,取《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命名“载酒堂”。明清时期重建此堂,并更为现名,成为海南重要人文景观之一。1996年,东坡书院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儋州东坡书院坐东北向西南,土木结构,中轴对称式布局。以头门、载酒亭、载酒堂、大殿为中轴线,左右建有耳房和庑廊。另有望京阁、怀贤亭、东坡祠、书画廊等主要建筑。

  头门为清代重修时所建,上面悬挂着清代书法家张绩书写的“东坡书院”木匾,字体遒劲有力,堪称翰墨 一宝。

  穿过头门便是载酒亭,此亭八角飞檐,造型古朴,建筑富有民族特色,是当年苏东坡会友议事的地方。

两边的池塘荷叶绿油油的,偶尔还能看到金鱼在游来游去。



  载酒堂位于全院中心,宗祠样式,正中挂着一块“先生悦之”的大匾。堂中有古今名人杨万里、宋濂、郭沫若、田汉等的诗文碑刻。其中,明代著名学者宋濂于洪武年间所题石刻《东坡笠屐图》,生动刻画了苏东坡的潇洒出尘。

  东坡书院的最后一进是大殿,大殿门额上书“海外奇踪”四个大字。大殿内横挂着“鸿雪因缘”和“一代传人”两个横匾。

  大殿正中有一组苏东坡讲学彩雕,苏东坡、苏过、黎子云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东西两边耳房里陈列着六十多幅许德珩、关山月等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

  东坡书院主建筑群的两侧是东西两园。东园有迎宾堂和望京阁,气宇轩昂,富丽堂皇。

  东园里有一口井,叫钦帅泉,为明万历年间所挖,井水清凉甘冽。

  西园是座花圃,在花海中矗立着苏东坡笠屐铜像,高2米,重约2吨,取材于苏东坡访问黎子云遇雨的故事。其后是陈列馆,展示了苏东坡居儋期间的功绩。

  苏东坡谪宦儋州三年,完成《易传》《居儋录》等著作,同时讲学明道,培养出如姜唐佐、符确等举人、进士,弘扬和传播了中原文化。东坡书院成为海南书院教育的滥觞,是南国古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鉴海南丨带你走近儋州环新英湾地区

海洋总是醉人的,海南的海尤其让人沉醉。海南岛四周被大海环绕,绵长的海岸带上散布着许多美丽的海湾,有状如“莲花”的新英湾,有新潮又古老的海口湾,有形如两轮新月的石梅湾,有怪石嶙峋多姿的棋子湾,还有“会唱歌”的清水湾……在海南,无论是哪一片海湾,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她们或宁静或热情,她们或开放或内秀……总以温柔豁达的姿态,聆听着浪潮的脉动,注视着故事的发生。海南日报融媒短视频栏目《看鉴海南——海湾季》,今起带你走近海南的美丽海湾,多视角领略她们的万千风光和风情万种。
在海南西部的地图上, 以美丽的新英湾为核心,今人用发展之笔勾勒环形蓝图,画出一个全新的“大湾区”——儋州环新英湾地区,海陆面积超2500平方公里。
这里是海南高质量发展第三极的强引擎,牵引儋洋经济圈的发动机,奏响儋洋一体化奋进的新篇章。在这座海南自贸港未来新城中,春潮澎湃,万物生发,春天的故事正在这里激荡上演,让世界瞩目心动。
环新英湾,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湾区?怀着好奇和憧憬,我们走进这片广阔的新湾区,感受这里的自然人文魅力风情。


风土味

舌尖上的湾区 千般美味有红鱼

奔赴一场海南西部“大湾区”旅行,头一件要紧事是干啥呢?

如果你问一枚资深“吃货”,那必须是不负美食,吃好吃的。

细数“大湾区”美食,一条红鱼自己跳了出来,“看我,看我,选我,选我……”伴着鱼儿的“大声呐喊”,我们首选了这条红鱼。

为了品味地道的红鱼,我们邀请了第一位“美食导游”……在环新英湾畔长大的白马井渔娘代表吴锦菊。

红鱼从哪里来?出海捕获。吴锦菊告诉我们,儋州环新英湾地区,通江达海,拥有狭长的海岸线,沿海渔村众多。靠海吃海,千百年来,当地渔民的主要收入靠打渔。从北部湾渔场等地捕获的野生红鱼,是众多渔获中的“珍品”。

红鱼学名红鳍笛鲷,体呈粉红色或红色,腹部较淡,体侧无任何纵带;头背部由背鳍起点至吻端有一暗色斜带。肉质丰厚坚实,含丰富蛋白质和脂肪,味道鲜美,属优质鱼类品种,为大型海产经济鱼类。

“马井红鱼香破釜。”这是流传已久的儋州民谣中的一句,说的正是白马井红鱼。千百年来,渔民们传承祖辈的工艺,将捕获的新鲜红鱼腌制、晾晒成鱼干,使得这种“香破釜”的美味得以绵延至今。

要问哪里能买到最新鲜的红鱼?当地人会告诉你,从白马井中心渔港码头的渔娘手中。每天凌晨两点多,这个码头进入一天最热闹的时候。灯火通明下,数百名被称为“渔娘”的白马井妇女,穿梭其间,进行渔货分类、搬运、交易,一派忙碌景象。

吴锦菊10来岁就成为一名渔娘,在码头讨生活。由于勤劳能吃苦,善于经营,后来,她和丈夫一起办企业,开加工厂,通过海产品加工,将红鱼干等卖到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让儋州特产飘香世界。

不仅是白马井中心渔港,儋州环新英湾地区还有新英渔港、干冲渔港等多个渔港。渔港边,分布着一个个渔村,它们大多有成百上千年历史,一代代人接力传承,在风口浪尖上拼搏,孕育了不怕吃苦、勤劳奋斗的渔民精神。

环新英湾简直就像个环形美食带,堪称极具特色的儋州“美食之乡”。新英炒粉、红鱼粽、儋州北岸脆皮鸡、古盐田盐焗鸡� �红鱼干焖花肉、清炒海豆、酒饼簕炖海鸭、中和香糕……,这里可谓是吃货的天堂。


生态味

青绿的湾区 人与自然亲密相待

美食无穷尽,韵味留舌尖。暂别美食,让我们奔向环新英湾的美景。

这片“大湾区”宛如人间秘境。行走在环新英湾中央地带,一眼望不到头的,是连片的红树林,万物生长竞自由。红树林扎根在新英湾,湿地总面积超过6万亩,是候鸟“安家”的乐园。

瞧,“鸟中大熊猫”黑脸琵鹭又出场了。

“那是黑皮,在滩涂上撒欢呢。” 在新英湾一处沿海湿地,正在进行日常巡护的当地湿地护鸟队队长陈正平,看到不远处有一群黑脸琵鹭,这个流传在护鸟队中的独特昵称脱口而出。映入眼帘的鸟儿,白色羽毛,“黑脸”鲜明,形似乐器琵琶的黑色长嘴分外醒目。

初次和“黑皮”相遇,还得追溯到2018年。陈正平翻出一张拍摄于当年的相片,新英湾首次拍摄记录到黑脸琵鹭,这张合影照,一眼就能数个遍,里面有19只。

相识已5年,在新英湾湿地护鸟队员心中,黑脸琵鹭,既是老朋友,也是新朋友。

一方面,一连6年,它都来新英湾过冬,一待好几个月,护鸟队员们几乎天天见。另一方面,年年都有新面孔出现。一边翻阅着历年的相册,陈正平一边向记者说起黑脸琵鹭越冬数量的变化:2019年记录到22只;2020年24只;2021年26只;2022年38只。“今年上半年记录到64只,这照片上密密麻麻的,得数好一会才能数得清。”

新英湾湿地护鸟队成立数年来,生活在湿地周边村庄的村民主动申请加入护鸟队,从最初的几个人到如今的20多人,巡河、护鸟早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海南省鸟类记录中心主任李飞介绍,新英湾是海南岛近年来越冬水鸟数量最多、珍稀濒危水鸟种类最多的鸟类栖息地。得益于持续的生态修复和悉心保护,该地目前已监测到鸟类超200种,其中包含勺嘴鹬、黑脸琵鹭等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51种,今年上半年记录到的越冬水鸟总数量超万只。

新英湾湿地俨然是环新英湾区域的生态绿心,写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遵循“全球共生城市”理念,环新英湾区域规划以新英湾为核心,北门江、春江以及峨蔓—后水湾、白马井—排浦海岸滩涂带为骨架、其他林田、水系干渠为廊道,串联多个重要生态节点,加速构建江海一体,林水纵横的生态空间格局,形成有机融合的生态湾区与美丽城市。


人文味

动听的湾区 诗乡歌海栖居处

行走环新英湾,自然之美令人难忘,交相辉映的人文之美,是抚今追昔的深切回眸。

如何打卡湾区的风土人情?我们请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儋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李焕才,作为环新英湾之旅的“人文导游”。他老家在儋州市新州镇攀步村,这座古村就坐落在新英湾畔。生长于斯,从文40多年,年过六旬的他,于故土最相思,向历史常求索。

新英湾是如何形成的?李焕才讲述,当地很多人都说,之所以有新英湾,完全得益于两条河流。这两条河流的源头都藏在深山里,天各一方。它们很有心,相约从山里跑出来,从东面跑过来那条叫北门江,南面跑来的那条叫春江。

李焕才专门写了篇万余字长文,用诗意的笔触,形象又通俗地描绘了新英湾� �由来,“临近海边,它们(北门江和春江)热情地拥抱在一起,又蓦然散开,汪洋一片,变成了一个偌大的湖。湖水蓄满了,也就积蓄了巨大的能量,憋足劲撑破了海岸,哗啦啦泻入大海……每天都有潮起潮落,海水来来去去,这个巨大的湖也就变成一个海湾,就是新英湾。”

除了“两江说”外,还有些人认为,新英湾的诞生和火山爆发有关。数万年前一座火山在海上爆发,喷出很多岩浆,冷却后都变成了石头,堆起一个弯月形的半岛,抱住一泓海水,也就有了新英湾。

这片海湾,既有现实之海,也有精神之海。环新英湾的先民们,热爱生活,凝聚出儋州“诗乡歌海”中不可忽视的瞩目存在。

“儋州自古称歌海,山歌催得百花开,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儋州调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儋州市城市历史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李焕才说,相传,儋州调声产生于西汉时期,发源于环新英湾的峨蔓、木棠、三都等沿海一带,是一种体裁近似于民间小调的汉族民间歌曲。岁月沉淀,薪火相传,调声在环新英湾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这种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歌,一代代传承,传唱了上千年。“新英水浅泊舢板,洋浦水深泊战舰……”儋州籍退休干部吴文生有次到儋州市文化馆看望老友朱壮才,两人开心地聊着家常,说着说着,不知谁起了头,不约而同地用手打着节拍,用本地方言唱着这首当地流传半个多世纪的调声作品,身体随节奏摆动,歌声嘹亮。走在环新英湾畔的村子中,你会发现,这里的人几乎都会唱传统调声,用地道的儋州话唱起来,节奏明快,旋律优美。

儋州环新英湾中包含洋浦经济开发区和峨蔓镇、木棠镇、中和镇等7个乡镇,如果时间充裕,深入其间,每个镇都有特色的风俗,值得细细品味。

儋州环新英湾区

儋州环新英湾区域,包括洋浦经济开发区和儋州市白马井、峨蔓、木棠、新州、中和、王五、排浦等7个镇,总面积约2582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约77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810平方公里。构建“一城、三园、四组团”的城镇发展格局。其中“一城”指白马井新城;“三园”分别为洋浦产业园区、木棠产业园区、王五产业园区;“四组团”包括海花岛旅游度假组团、中和新州文旅组团、洋浦东部生活组团、峨蔓海岸休闲组团。


本文Hash:1abf18ca1817e3c7f7bb8d21c6297f71f8c90e54

声明:此文由 沐 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华体会官网连接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