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世界级的惊艳!国际创新协同区顶科论坛永久会址内景曝光!

顶科永久会址总建筑面积22.8万平方米,由主建筑会议中心和东西两栋塔楼组成。远远望去,整个建筑如同一对张开的翅膀,又形似一扇敞开的大门。


一个容纳全世界“最强大脑”们开会、研讨和办公的场所,会是什么样?在顶科永久会址中,处处可以找到充满未来感的元素。

提前剧透!会议中心内部效果图抢先看~

剧院大厅

多功能厅

大宴会厅

侧厅

主会场


—END——

上海临港【探索】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超低能耗设计亮点解读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坐落于临港新片区PDC1-0401单元H01-01地块,是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WLA科学社区)的首发项目。建筑如同双翼向城市展开,设计抽象地提取振翅欲飞的势态。起伏的光伏屋面,与建筑浑然一体,表达“展未来之翼,聚科技之光”美好愿景。在保证室内外舒适度及建筑品质的基础上,兼顾建筑美学和技术科学,最终达到绿色三星、超低能耗的标准要求。

设计根据不同功能房间进行建筑外立面设计,尤其是客房部分,在考虑星级酒店的自然采光和视野舒适性需求的同时,兼顾超低能耗建筑对空调负荷降低和能耗降低的要求。

设计通过对不同立面、不同窗墙比、不同遮阳的设计方案进行能耗及采光的计算分析,最终形成每个朝向不断变化、却和谐统一的建筑立面设计方案。

除了气候响应设计、高性能围护结构、高效机电系统外,本项目实现超低能耗建筑主要技术路径的最大亮点是光伏一体化设计。

会议中心屋顶

设计将光伏板设置于北侧会展区域的金属屋面和南侧酒店裙房的采光中庭屋顶上,面积达1.4万平方米。会议中心屋顶起伏的光伏板形态,整合了剧院高低错落的屋顶。光伏板通过单元式的排布,结合阳光受光角度和建筑造型的需要,每块光伏板都按效率最高的角度组合起来,形成鳞次栉比、具有动感的羽片形态。光伏板通过单元式的排布,每块光伏板按效率最高的角度组合起来,形成鳞次栉比、具有动感的羽片形态。单元板块间的空隙为屋顶设备机组提供良好的通风换气环境,这种单元模块式的光伏设计也大幅节省了造价。

屋顶鸟瞰夜景

酒店大堂天窗及雨棚

酒店大堂采用斜光伏玻璃进行屋面设计,改善了大进深裙房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屋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兼顾了发电效率和室内空间感受。通过对各数值透� ��率的模拟计算对比,最终采用了40%透光率的光伏玻璃,在室内通透性和遮阳需求之间达到最佳的平衡点,营造了舒适的室内空间。采光顶玻璃为三玻两腔钢化超白玻璃,电池芯片位于外侧的双玻夹片中,可有效吸收太阳辐射的热,起到隔热作用,降低了空调负荷。

酒店光伏天窗及雨棚

今年11月6日,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式暨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颁奖典礼如期在这里举行。相信对大型公建的超低能耗尝试,对推进建筑低碳化发展有着重要

建筑北侧鸟瞰

设计图纸

总平面图

酒店平面图


让创新成为发展根本动力,上海临港新片区高起点建设国际创新协同区

在临港新片区最具“创新浓度”的国际创新协同区,一只“白鹭”正面朝滴水湖,展开日益丰满的羽翼。这只蓄势翩飞的“白鹭”,便是最近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临港中心。以此为标志,集聚全球顶尖科学资源的科学社区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五年来,顶科论坛作为上海助推科创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安排,为这座城市带来丰沛的创新源泉,顶科论坛永久会场所在的临港新片区,也日益成为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的强磁场。


以“五个重要”为指引,国际创新协同区瞄准“世界级的新时代重大前沿科学策源地”,以技术创新策源引领高端产业发展为战略使命,聚焦重大科学问题和前瞻性基础研究,推进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前沿产业国际协同创新


在这片占地6.9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科创总部湾、顶尖科学家社区科技城3个功能片区正加速建设,预计到2024年底全面建成。


预计到“十四五”期末,国际创新协同区将引进建设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科学家工作站30家以上,集聚各类人才3万到5万人,新增企业和研发机构1000家,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地、科创企业集聚地、全球人才汇聚地和未来城市示范地。

国际创新协同区规划示意图



全国首个“科学家社区”城市单元亮相
打造人才安家立业最优环境


赶在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前,顶科论坛永久会场(临港中心)启用。作为全国首个“科学家社区”城市单元,临港中心集合了会议会展、数字图书馆、剧场、配套酒店等功能设施,聚焦重大科学问题和前瞻性基础研究,打造现代化、高品质的科创中心,为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注入策源动力。


科学社区的另外一项核心内容、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国际联合实验室也正在抓紧建设,计划将在2023年下半年竣工投用。到2025年前,顶科社区内还将有多个高水平实验室以及面向产业的科技创新功能型平台投入使用,吸引世界顶尖科学家入驻,招募全球青年科研人才。


顶科社区中的莫比乌斯公园进入园林施工阶段,将在年内开园。社区还规划建设9所学校、2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公租房、潮流商业等等高品质的城市生活配套,以满足高层次人才品质生活需求。


“临港新片区正高起点建设国际创新协同区,实施人员自由进出的便利制度,加快构建全球科技人才网络。国际创新协同区将充分承接顶科论坛不断扩大的溢出效应,充分展示创新涌动、活力迸发、开放包容、低碳韧性的创新策源核心区、智慧城市示范区和上海的新城示范样板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杰表示。



创新策源功能支撑,打造智慧低碳韧性之城

在创晶科技中心园区,无人驾� ��小巴、智慧停车、智慧物业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已崭露头角;国内首个涵盖“水电油气氢”的政府性综合能源管控平台也已投用,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它既支持新片区“一网统管”建设,也帮助各个园区主体改进能源使用效率……

无人驾驶、城市运行管理,这些宛如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在临港新片区已逐渐照进现实。循着临港新片区发布的《数字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滴水湖AI创新港应用场景示范》《临港新片区着力建设“智慧、低碳、韧性”城市行动方案》等文件,“未来城市”呼之欲出。

当下,临港新片区正一手抓前沿产业发展,一手抓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方面聚焦前沿产业和短板环节,夯实产业发展根基,构建更完善的产业生态;另一方面强化基础创新,做强应用创新

上个月,国际创新协同区的创新魔坊又迎来新一批科创企业入驻,北大国际创新中心、成电福智、华大九天、跨境数科等16家企业加入临港创新“朋友圈”。其中,跨境数科正在临港新片区开展数据流通创新试点、培育数据产业生态。

临港新片区作为上海建设“国际数据港”的先导区,已实现首家企业通过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试点,建成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推动国家(上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投入试点运营。不久前,跨境数科会同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十余个创新实验室,包括跨境数字信任、数据流通安全合规治理、国际数据与算力服务、国际金融数据服务、元宇宙技术创新等等。未来,跨境数科将围绕引育高水平数据服务商、汇聚高质量数据要素资源、构筑高价值数字化产业生态持续发力。


△文汇报专题报道

本文Hash:8548c6ca0e3c1fce682407f792d4da9c1bab2e53

声明:此文由 小辣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华体会官网连接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